高中课改总结9篇【完整版】

高中课改总结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课改工作要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思想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计划方针,联系市局的工作要求,加强教学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课改总结9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课改总结9篇

高中课改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课改工作要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思想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计划方针,联系市局的工作要求,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创模范学校而不懈努力。

二、工作重点:

1、让教师和学生人人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个个得到尽可能多的关爱。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校本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增强教师教育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4、改革评价制度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课改管理。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对于从根本上确立广大教师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改进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确保基础教育有重大突破,使面广量大的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身心和谐发展的、能肩负起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一批批人才茁壮成长。

1、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各种校本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镇课改向纵深发展。

2、继续实施和完善已形成的以下几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开课制度、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六认真”工作月检和即时检查制度、严格考试考核制度等。

3、建立行政蹲点制度,每个行政组成员都有一个蹲点年级或一所学校,以及时指导课改实验工作。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开会一次,具体了解各位教师的课改情况,把握全体的课改实况和进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4、对学校的课改实验情况及时向宣传媒体投递信息,搞好课改的宣传报道工作。并尝试从本学期开始由教导处每月办好一份课改小报,鼓励全体教师能把自己在课改实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等整理成文,共同探讨,共享经验,共同提高。

(二)、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自觉实践与热情参与。因此,本学期,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实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发动和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中,为学校教育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课改培训活动,并认真做好校级再培训活动。

2、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成功,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最重要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新的理念把握了,我们就有一种开阔的、深长的眼光,就会获得一种全新的犹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好境界。本学期,理论学习是本学期我校校本培训的重

要内容之一。我们将在组织教师学习课改先进理论、教育思想上加大力度,拓宽学习渠道、加强学习指导、促进学习交流、收获学习心得。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⑴、学习活动做到经常性。

课改理论学习活动的组织上要进行统一的安排,有全学期活动内容安排、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保证、有专门的学习场所提供。做到理论学习活动有始有终、持之以恒。使学习形成制度化。具体安排:双周教研活动时前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专门用于课改理论学习及学习心得交流;每月一次“教科沙龙”活动半小时的专题理论学习及讨论;每月一次理论学习练习自测活动。

⑵、学习内容做到专题性。

在学习内容上将做到专题化、系列化,紧紧围绕课程改学习相关理论。每次学习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专题明确、内容充实。

⑶、学习方式做到多样性。

在学习方式上力求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定时讨论与随机交流活动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多种理论学习的渠道,定时安排学习活动。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尤其是动员青年骨干教师多读理论书籍,勤做读书笔记,畅谈读书心得。并把个人理论学习情况纳入对骨干教

⑴、优化集体备课。新教材的使用还是实验阶段,对于和学生一样也是初次接触新教材的老师来说,如果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则在备课思路、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使用等等方面,都很难达到胸有成竹,应用自如。因此,加强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力度,则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备课组建设,精选备课组长,单周以校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双周则全辅导区集中,进行集体备课。

使合作备课的交流面更深更广,使集体备课更具实效性。其次改进操作方法,首先由备课组长精心挑选本学期的重点、难点课题,制订集体备课计划,确立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钻研教材,收集材料,精心设计教案,并作中心发言。然后组内成员交流意见,设想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头上课,再课后集中反思。集体备课我们不追求大一统,而是让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独立备课能力。

⑵、深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①挂钩领导每周进课堂听课、评课、指导不少于两次,并及时给予评点、指导,及时了解课改动态。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监控课改实验发展情况,一方面使领导与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探讨,共同熟悉教材、检验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课改工作出谋划策,促使全辅导区各校的课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和预定目标发展。

②、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随机互评。结合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平行班教师,特别是在同一学校的教师之间随机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一方面,可以检验集体备课教案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能促进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③、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专题研评。课改组要根据期初确定的教研专题开展系列化的开课、评课活动。教导处要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大型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另一方面,将南通市级立项课题研究与学校课程改革研究紧密结合,开展好课题研讨课听课、评课活动,为担任课题研究的老师开辟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其成为课改路上的一群先锋者。

④、养成反思的习惯。课改实验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写成教育日记。要求做到:每双周—篇“学习与反思”,教育随笔每月1—2篇;每学期2—3篇教学案例,至少一篇教学论文。

本学期将面向社会、家长进行教学开放日活动。

2、开发校本课程,办出学校特色。

本学期,我校结合学生养成教育开发校本课程,努力营造浓厚的特色教学氛围;加强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加速编写养成教育教学系列材料。

(四)、尝试评价改革,促进师生成长。

1、评价目标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入手。因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占80%,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家长、同学、老师四者同时参与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可以用自评、他人评、学生评、学校评四者相结合,至于比重如何,将在本学期作进一步的探讨。

3、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重在真实、鼓励。可以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

法,对基础知识、解题能力等方面可以给予量化,而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实际操作、说话、朗读

等方面则可以给予定性评价,即可以用言语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并重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四、工作安排:

一、二月份:

1、课改领导组部署本学期课改工作,确定工作重点;

2、制订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计划;

3、组织有关老师参加音、体、美、科学、品德与生活等学科培训;

4、各教研组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5、召开一、二年级课改教师会议;

6、上报课改月报。

三月份:

1、课改年级现状调研;

2、课改专题重点:语文学科;

3、参加市第五次课程改革现场会暨第二届“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校长论坛(主题:校本培训)

4、上报课改月报。

四月份:

1、参加南通市课改工作现场会;

2、教学开放日活动;

3、课改专题重点:数学学科;

4、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

5、上报课改月报。

五月份:

1、参加优课送教下乡活动暨教师主任评课比赛;

2、课改专题重点:其他学科(音、体、美、科学等学科);

3、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作课改专题讲座;

4、课改年级教学质量专项调研;

5、上报课改月报。

六月份:

1、学校形成各学科评价体系;

2、召开课改年级学生家长会;

3、上报课改月报。

七月份:

1、整理好课改专项台帐资料;

2、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改革工作全员培训;

3、总结本学期课改工作,写好工作总结。

高中课改总结篇2

经过短期的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现在将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新课改需要有学习、有创新精神的音乐教师

要顺利推进课程改革,教师的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育主要是普及,要把基础打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如何把音乐表现的重点体现出来是个关键问题,今天孩子也变了,他们在网上接触到的大量新的音乐知识,在不少孩子真的是无师自通,进入信息社会、网络社会教师必须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学习新知识,要力求创新,没有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我们的课改很难顺利推进。

2.要吃透、理解课改精神,做好音乐教师转型工作

新的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舞台,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新课程给了教学很大的挖掘,不仅考验学生,对教师综合素质更是挑战。对音乐教师而言,音乐教师的职业行为和职业习惯要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这应促进了这种变化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也是课改的最大城绩。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学会积极认真审阅有关音乐教材、教参等资料,发挥集体智慧,集体备课,各模块相互交流本模块的教学思路,取长补短,对整个教学教材进行分析,针对学校生源的优势特点以及任课教师的个人专业特长,对每个章节的教学进行了补充和取舍,学会如何用教材为上好每一节课而努力。

3.各模块教师指导学生选课,落实学生课程选择权是课改中的全面实现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的具体体现。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以往传统单一学习内容分成现在的六个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鼓励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和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大胆选择其他适合于自己的专业特长来进行多方位的学习或单项深层学习,以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或个人专业发展,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所教模块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计划,让学生对各个学习模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在各个模块中进行权衡后做出自己最后的选择。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实现高中音乐课程目标。

4.解决好课程编排及模块教学场地是保证课改的必要前提。

音乐共分有六个模块,在教学上要分模块教学,在教学场地上为适应本次课改的要求,艺术课程实行统一开课,这要求学校在排课时应实行同时开课的编排,确保学生在同一时间之内能到各个模块学习,同时还要根据本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拥有教学场地来决定本校所要开设的学习模块。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井然有序。

5.采用学分制管理,进行多方位的评价方式确保考核的公平性。

学生成绩管理方面,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的做法,音乐3个必修学分。我们遵循学生的学习时间分布情况,高一全年开设音乐,一年修完必修学分,取得3必修学分,余下时间我们设置了学校的校本课程,针对我校现有教师的专业特长及学生个性的需要,我们开展的选修课程校本教程。

评价方面:采用了多方面评价方式来取得的,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在考勤方面我们规定凡是无故旷课达5节以上的学生不给学分,可以在下个学期重修再获取该模块学分,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活动情况、表演能力、创编能力、合作能力、音乐理解、特长发展、学生自评、互评等方面以及模块教师给学生学习考核的总评分,以上各个方面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换算后就得出该生的总成绩。从多个方面考核学生,主要全面考核学生的活动能力、接受知识能力和思想表现,让学生自行管理,使考核的透明度更高、更合理、更科学。虽然教师、学生的工作量会增加了许多,但是这样的做法充分体现了考核的公平性。

6.教学班授课对学生的考勤管理是课改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音乐教学的各个模块学习中,因为是从行政班转为教学班学习,各个学生来自各班范围较广,没有行政班的固定座位,故而授课中我们根据模块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座位固定化,并制作了以相关表格让学生填写姓名与学号。学生上课以对号入座的办法,这样即便于教师的考勤登记工作,又能让学生有定位感,避免了学生抢坐位置和不讲卫生现象的发生,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普通高中的。音乐教育中新课改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双赢的。实践证明:课程改革学生是认可的。首先,艺术课程的改革使大多数同学对自己倍感信心,他们不用为个人的五音不全而惧怕考核,也不用带着恐惧感来完成上课任务。其次,新课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选择性的发挥自己的才能,选择学习自己所喜好的模块,这样的学习方式比以前丰富多彩,比以前轻松多了,无论是知识学习的延续性还是心理的解脱都是一件愉悦而易于接受的事情。再者,新课程的实施使学生的个性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日后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亦是如此,我们当教师不必再为自己的专业所限而东奔西跑。但在改革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开始的工作是有总目标,但无具体先例,在教学管理,教学思维和预期效果等一系列的问题充满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费很多的时间来思考分析教材,以寻找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现我们已进入第三年的新课改实施工作,到目前为止,仍存在一些问题无法解决:

(1)教师分模块上课后有些模块教师极少或只有一人无法实现大面积的集中教师进行集体研讨同一课题的备课活动。

(2)各模块教学实行同一时间授课,不同模块的教师无法相互听课学习和进行现场交流,使教师们有一种单项模块教学发展的趋向。

(3)每年新生的课本数量未能提前预定而影响了正常开课教学工作。

(4)有些模块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样的学习环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高中课改总结篇3

我校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高中新课程实施之后,美术学科由原来单一的欣赏教学,拓展到五个内容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其中,作为必选课程的“美术鉴赏”,有别于以往的“美术鉴赏”。以往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只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基本的介绍,比如作品的风格、流派,画家的生平等,也有教师对绘画作品的形式加以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少有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知、经验来评论美术作品的情况。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鉴赏”是这样定义的:“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现就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采用的几种欣赏方法做以介绍

一、形式鉴赏

在美术作品面前,最先观看到的是它的表面形式。我们还没有看清它表现的具体内容时,它那强烈的或优雅的形式美感,已将我们的视线吸引过去。于是,从形式的角度来鉴赏美术作品便成了最基本的方式。就如同聆听一首美妙的乐曲,尽管还不知道歌词的内容,但那优美的旋律已令人心旷神怡。这是因为艺术作品的构成形式本身就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它是形式美的体现。艺术形式,主要指线条、色彩、笔法、构图等。这种方式偏重于对作品艺术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强调对形式的分析和把握。它适用于欣赏那些形式语言突出的美术作品。对这类作品,我们不一定非要读懂它所表现的内容才能去欣赏它。这是因为许多美术作品,艺术家创作它的目的,并不在于表现的内容如何,而是注重艺术形式语言的探索,或是通过形式语言传达某种内心情感与意象。正是这些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让观赏者感受到不同的美。比如说: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无论画的是房屋、树林还是小桥流水……这些都无关紧要。我们欣赏的是它对光感变化的扑捉所呈现出的丰富色彩变化,如莫奈的《持阳伞的女人》《鲁昂大教堂》。特别是欣赏抽象性美术作品时,更应以感受作品的形式语言为主。如蒙德里安的《开花的苹果树》。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去感受美术作品中种种形式语言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验、品味作品所传达的意象之境与内在情感。

二、比较式鉴赏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鉴赏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主要有:新旧教材的变更比较;东西方美术作品属性特征差异的比较鉴赏教学设计;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的符号学属性的比较鉴赏教学设计;对于文化背景、艺术种类、风格流派、艺术家间的比较鉴赏教学设计;艺术种类不同发展阶段、艺术流派的不同发展时期、艺术家不同成长阶段、作品创作过程的阶段性的比较鉴赏教学设计。如在欣赏宗教雕刻内容中我分别让学生欣赏了魏晋、唐、宋时期的代表作品,并让学生观察,通过比较雕塑的风格总结不同时期的不同审美倾向,魏晋的秀骨清相的感性风格,唐代感性体育理性结合的大度、宋代宗教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风格,使学生纵观宗教雕刻的大体发展脉络,体会其艺术风格的变化。又如通过欣赏商周到春秋战国青铜器的风格变化,体会到社会制度的变化给予青铜器风格的改变。

三、社会实践鉴赏

长时间单纯的室内欣赏容易让学生认为艺术与实际生活没有多少联系,而实际上恰恰相反。虽然不能到博物馆现场欣赏作品,但要改变这种美术教育的尴尬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机的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进行实践主动的进行鉴赏分析。如在欣赏陶瓷艺术的同时,向大家介绍“百家讲坛”的相关节目,让学生在课下通过收看评论家对陶瓷更加理论、系统、详尽的介绍,对陶瓷艺术产生兴趣。随着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文化的融入方面的投入也有不少提高,但总体水平和物质生活的提高还不成比例,在公共环境中的艺术作品也良莠不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形象工程,完全忽略了大众的审美,甚至是对人的审美的一种误导。所以我在欣赏西方现代雕塑的时候,除了课上采用形式鉴赏方法外,在最后我让学生举例我们生活周围的一些“现代雕塑”,我辅以图片举例,让学生总结这些“现代雕塑”的共同点,布置研究性作业,即‘我们见到的这些几乎同样风格的“现代雕塑”是不是雕塑?为什么?’作为课堂延伸,学生通过现场观察并与课上所学的现代雕塑的基本特征作为参照进行评价。之所以给学生留这样的课题,是因为我觉得教师不应是单纯的书本教师,还应有社会责任感,在学生能够感知,理解的范围内,尽可能的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懂得去辨别是非。

高中课改总结篇4

回首两年来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实践,对新课程从理念的感知到实践体验,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收获

1、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

两年的课改,从模糊的认知,社会的关注,到现在的平稳过渡,大家对课改已经没有多大悬念了。现在,其实细细回头看过去的脚印,与曾经走过的老路还是有些区别。可以从老师们的谈吐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中,甚至是学生的练习中看出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几乎每位上过新课程的老师日常语言里都会有些新课程的名词,外在口语的变化是内在教育教学理念变化的反映。

2、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

经过课改,尤其是导学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引起我区高中学校的兴趣,在多次公开课活动中得以展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现正在我区高中校推广。我们也是课改的受益者。在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同时其它的公开课、展示课、汇报课都能体现引导学生科学探究,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些日常课中,教师会或多或少地设计有些探究意味的活动。大家都在互相学习,尝试摸索出一种既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又能与我区各校实际情况相吻合的课堂模式。

在两年的新课程实践中,每学期初,我们都组织全区高中各校物理教师集体教材培训,对比新旧教材,探讨教法学法,并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学期末各校进行了展示和评比,并编定了校本教材,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科教师说课评比,对教师们既是一种历练、展示,又是一种对新思维新方法的探讨和论证。因此,我区物理教研组积累了大量的资源,也是一大收获。

二、对课改新教材的认可

新课改物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第一个变化是所有的物理学名词后面都标有英文专业术语,体现与国际化的接轨。信息化的元素非常明显,教材里面列举了许多的网站供教师和学生查询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第二个变化是教材编著考虑到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如新教材将“运动的描述”作为高中必修物理的第一章,把原来教材中的第一章“力”放到第三章,还有必修2中第七章内容顺序发生变化等,降低了物理学知识的难度,使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更加自然。第三个变化是教材里面的实验新颖,比如必修2中第五章曲线运动的方向演示实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四个变化是教材中的“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科学漫步”“STS”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讨论,小实验中轻松得获取了物理知识。

三、评价机制的改变

高中物理课改不再以高考成绩做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实行了学分制、学业水平测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认可,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四、问题和困难及建议

1、新教材降低共同必修教材的难度与高考要求未能同步跟上的矛盾。(希望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高考要求与本市实际情况相统一。)

2、增加了较多的演示、分组、探究等实验与现有实验器材不配套的矛盾。(希望有相应的仪器配备,不能全部靠老师自制)

3、增加了过去删减的内容和近代物理的内容,提高了实验数量和难度的要求,学生总学习量增加与周课时减少的矛盾。尤其是高二理科学生存在着严重课时不够的问题。

4、在内容安排上,高一年级必修1,必修2,高二年级(理科)选修3-1,3-2,高三年级选修3-4,3-5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据我了解有些学校为了给高考复习留出足够的时间,在高二年级紧张的加入3-4内容。

高中课改总结篇5

我校新课程改革教学已经进行4年,也是江苏省新高考的4年,这4年辛酸过程令人回味。

化学新课程的结构化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第二层次:揭示有意义的联系,第三层次:揭示更本质的联系,第四层次:内容功能化,赋予这些知识功能——即为何要学习。对事物变化中更本质的联系是无止境的,需不断认识,不断探索。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经验和问题:

第一年:经验是新课程开设呈现了生动活泼多样,注重能力和方法,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是课时紧,知识系统“散乱”,深广度难把握,实验探究难实施。

第二年:经验是模块开设操作化,建立学科知识系统,认识化学学科本质,发展学生学科能力。问题是模块选择性不高,技术和实验模块开设得太少,必修与选修跨度大,学科困惑和问题增多,教学方式重新回归,因省学业水平测试,文科生《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不正规。

第三年:经验主要是高考复习层面,第一轮复习要依据教材,二轮综合课标、考纲和习题,必修选修实现整合。

第四年:全面总结第一轮实施经验,全面梳理核心知识内容的必修、选修和高考要求,准确把握不同课程模块功能定位,优化选修课和开课方式,合理制定本校高中三年整体教学计划,总结和整理前三年的教学资源。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一切的实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鼓励教师深入开展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是使化学新课程得以落实的主要保障。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 立足于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积极应对新课程改革

(1)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机会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在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在专业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教师还应注意使这桶水成为“源头活水”。学校每年都会拿出资金安排教师深造,近几年中,有两位化学教师参加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此外,全组教师都有多次参加省市级新课程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学习和深造使化学组全体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提高,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提升。

优秀教师的能力体现在以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智力为基础,学校给每位教师配了笔记本电脑,开设了电脑培训班和多媒体操作培训班。将计算机知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中学化学教学中,能够起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

(2)为教师研究新教材创设氛围

以往教材被认为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新课程理念中的教材则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是引起学生认识、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在新教材中,除了化学知识本身,增设了“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问题解决”、“整理与归纳”等栏目,这些栏目各有用途,都突出表现出使学生学会探究和分析科学问题的方法。教师如果完全忽视它们的存在,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去教学,那么新课程计划就失去了意义,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立足于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为了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提出通过设立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但是,任何一种事物由旧到新的变革,都将经历一段过程,教学也不例外。

(1)教师探究与学生探究相结合,此观点建立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备“探究课”的本身就是探究过程。我们深深觉得:对教师而言,一堂探究课的准备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最好的探究体验。另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化学组也经常为旧教具的改进和新教具的制作集体进行探究。

另一方面,在探究课堂中要建立师生共同探究的和谐气氛。新课程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不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关系,而是教师诱导,师生一起完成的关系。只有变“我讲你听,我教你学”为“我引导,你完成,你动手,我也动手”,课堂才会有生机,学生才会意气盎然。新课程中有许多崭新的东西是老师没接触过的,对于那些知识,在学生面前,老师并无多大优势。因此,教师要学会“退下来”,退到与学生一致的位置上去。以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去发现。

(2)理论探究与实验探究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所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还大大加强了,因为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但是,化学史实证明理论推导能力可以说是化学规律的发现和新物质合成的直接推动力。如何使二者完美地结合才是现代的化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多关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而不应该片面强调实验探究能力忽略理论推导能力。另外,在很多课中,我们可以把理论推导和实验探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效果更明显。

(3)自学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自学探究指通过自学、上网查资料等系列自觉行为形成探究的氛围。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前布置有梯度的内容,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确所研究内容的知识背景、研究目标以及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在读书本、读图、读网络的同时,感知问题、感悟知识,接受探究氛围的熏陶。学生在课前充分的自学准备,无疑像一针强心剂,既能打动学生心灵,又方便形成统一的课堂气氛,使学中有探,探中有学。

合作探究指学生间或师生间通过充分对话、答辩和争论形成探究的氛围。学生在自学探究基础上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即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多则班级全体参加,少则几个人,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充分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学术小成果。

(4)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

一方面,由于课内时间有限,课本知识局限,很多课堂学习的内容要延伸到课外 ,通过布置上网搜索、家庭小实验等作业促使学生在课外实施探究活动。

(5)“知识点探究”与“知识整合探究”相结合

在通常的新课教学中,比较重视的是就某种物质的性质、某个实验的现象进行探究。所以学生普遍认为中学化学零星、细碎、易懂、易学,但日久易忘、难掌握,上课时轻轻松松、明明白白,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这些都与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外延、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没有形成整体的化学知识结构有关。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同时还严重阻碍了高中化学学科整体育人功能的发挥。如何使看起来零星、细碎的知识变成有序化、网络化,整体化,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探究的内容。

作为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校本教材,早已被我校纳入教育改革的整体规划之中。我们化学学科经过慎重讨论,决定暂时先开设两门课程------化学实验设计和环保化学,自把它定为化学校本课程以后,我们正在积累资料,着手编写校本教材。

我们知道建立多元的评价结构体系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也在努力地尝试。比如:把演讲、交流贯穿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使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报告,动手实验,以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主要评价依然是单一的“量化评价”,没有建立“质化评价”体系。如何建立合理的符合化学学科特色的多元评价体系是我们要继续研究的内容。另外,我们也希望尽快把教师和学生从分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我们建立多元的评价结构体系起到指导作用,并使之能进一步促进握们的新课程教学。

3、教师课堂方面的转变

(1)、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

新教材迫使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从原来课堂上以教师为主,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以传播知识,改变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课本每一节都出现了很多像电脑一样的窗口,如:[知识支持]、[资料在线]、[方法索引]、[知识点击]、[化学前沿]、[历史回眸],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还要把握住教学目标和课时,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由于教材编写要求,每节课讲课前要给学生一定的看书时间,这样,学生听课前做到心中有数,非常好,这在我以前15年的教学实践中是很少有的。

以前,由于旧教材都是主要着重于从老师讲解的角度编写的,学生似乎只带了个耳朵来上课,自己讲课心理上一方面总怕内容讲不完,既便讲完了又担心学生是否掌握。从使用新教材开始,采取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总结的新型教学形式,学生学起来很有兴趣,很轻松。新教材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一节内容课本上应怎样引出并介绍知识,学生自己应该怎样总结知识点,掌握什么,怎样应用,老师要强调方法。整个过程老师是一个引导者,这样老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课堂上学生兴趣特浓厚、老师和同学融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这一节课上的比较成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比较好的理解了教材的设计思想。所以,使用新教材教学对老师驾驭教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在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

化学新课程目标中,科学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

的整合。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接受学习来获得,但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难以靠讲授灌输来形成。它们只能在具体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体验、内化而形成。因此,我们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过程的同时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2〉注重选择涉及变化过程的练习;〈3〉注重实验教学中的过程教学。

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是现代教学论的基本主张。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会人怎样学习;“

4、教师必须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教师备课应对知识结构的适当调整;合理开发课程资源,要了解每个模块的编写思路,明确重点知识的化学内涵,揭示化学核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其次,能够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实际收集教学资源,对单元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包括改进试验,增加新的化学学习教材,更好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发展需要。

5、加强教师间的合作

新课程体系得实施,对新老教师都是一次全面的挑战。面临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思维体系,合作就显的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采取了以备课组集体备课,合力攻关。大家围绕着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对教材内容的调整、删除教科书中某些不适应学生的知识内容,并适当增加新的化学学习素材;构造知识体系等展开讨论,研究教学方法。有些内容大家分头上网找或查阅资料,资源共享,实现了快速自我培训和提高。然后各自又按各自的教学风格,精心教学。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进者。我们规定,每学期每位老师都必须上一节研讨课。通过说课和评课,找出优点和不足,对上课和听课老师的教学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和提高。另外,要求每位老师每节课都要写出教学反思,把每节课的亮点和注意点都及时进行总结;年轻老师和老教师相互听课,相互促进,汲取各自之长,通过教师间的这些相互合作,使新课程得以顺利推广。

另外要以科研课题促进新课程实验研究。新课程实验的主战场在学校,在课堂。我们采取备课组集体备课,各抒己见,共同研讨,合力攻关的办法,效果较好。我们要求,每次备课要有一位教师作专题发言,其他教师再围绕该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对教材内容的调整、适当增加新的化学学习素材、构造知识体系等展开讨论研究,确定教学方法。方法确定以后,教学上需要的资料由大家分头上网查找或查阅文献资料,实现资源共享,然后各自又按各自的教学风格,精心教学。教师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进者,还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培训和提高。另外,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把每节课的亮点、不足之处和实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都及时进行总结,年轻教师和老教师相互听课,相互促进,汲取各自之长,共同提高。

在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逐步转向尊重和赞赏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经过四年的实践,我校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上基本都能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特别对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教师在课内外都能给予鼓励和关怀,能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以及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或他们所付出的努力。

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开始重视帮助和引导

经过四年的实践,我校化学教师逐渐明确,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检视和

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特长。教的本质在于引导,而且引导应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也是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③在教学问题上,教师慢慢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

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教师逐步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慢慢形成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在教学前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在教学后进行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的职业水平也不断地得到提高。

④教师之间的合作性逐步加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

实施新课程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在四年的实践中,教师都体会到相互配合、齐心协力、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同校或校与校之间教师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团结互助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加强。

(2)在新课程实验中,教师的教学与教研水平得到提高

四、存在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1、化学实验问题

回顾四年新课程实验,感到在发挥好实验的教育功能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新教材里面有个别实验还未能做成功,特别是如何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如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还有待于今后努力探索提高。

2、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提供的图表、图例和栏目的问题

新课标教材编排非常新颖,教材图文并茂,并附有[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学与问]、[实践活动]等栏目。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图例和栏目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体现出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个问题才刚刚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重视,也是有待于继续深入探索提高。

3、对教材的编写意图与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问题

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普遍感到,教材的编写似乎蜻蜓点水,一节课或一章书涉及的知识点多,但是内容却很简单,让人无所适从。讲少了怕学生有疑问,讲多了又怕超课时讲不完。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新教材的设计思想以及整个高中新教材体系、必修与选修的关系还未能深入地了解。存在一个逐步了解、熟悉的过程,如果教师能连续教完一个循环,这个过程可以缩短。

4、今后的努力方向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不深不透引起的。因此,今后我们还是要继续加强新课程的理论学习,加强对高中新教材体系的学习,结合今年新高考的命题,深入理解新课程的改革目标和教学理念,进一步明确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努力解决好实验过程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今后,还要进一步地强调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新教材是在新课标、新课程理念下编写的,如果我们能深入地理解它,如:了解每个模块的编写思路,明确重点知识的化学内涵,揭示化学核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知识结构作适当调整;合理开发课程资源,适当增加新的化学学习素材,使之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发展需要。这样,我们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困惑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1. 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4.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当然,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也存在很多困惑,比如:

1.相关课改配套改革不到位。如现有的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不适应课改的实际,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关系尚不明朗。新高考方案迟迟不出台,老是变化,到高考完才知道,是新课改中教师最困惑的问题。

2.教材内容多、要求与课时不够的矛盾。教材内容多、教参和教辅良莠不齐,有些练习题偏难偏深,课标、教材、教参、教辅标高不一,有的教辅资料质量低劣,使师生无所适从。内容和课后练习不配套。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到。建议教材编写的专家们,继续在这些方面下一些功夫,编写出更多更好的配套学习材料,以适应各地区各学校教学的需要。

3.课本中有些内容讲得太肤浅。由于减负,所以就把课本减得薄了又薄,认为这样就会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课本一减再减,但高考怎样测评,把握不住。化学必修两本书,一年时间基本把原来三年的内容都涉及到了,面面具到,实际很多内容都讲不透。如物质的量这一章,原教材安排大约十几课时,现在只给三课时,但内容基本不变。阿伏加德罗定律,正文没有,在资料在线中又出现了。

4.活动探究。这种形式非常好,但是有些探究有问题,有些探究,学生实际能力达不到,如氧化还原反应讲完,接着[活动、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让学生探究Fe—Fe2+—Fe3+转化,而学生以前没有学过Fe的性质,所以预测不出,假设不出。以致大部分学生探究实验就像抓中药,试管中什么试剂都加;探究实验实际操作条件要求很高,很难达到。

5.课时感觉时间非常紧张。按照教材安排,内容中[观察思考],[活动探究],[迁移应用],[身边化学]都应该用起来,效果也很好。但是,如果全部应用起来,课程内容就讲不完。如第4章元素与材料世界一节:”观察思考金属铝的还原性——铝热反应实验。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进行一下演示,时间是够用了,但若让学生参与这一实验过程,并进行讨论,时间就不够用了。不知教材编写专家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是否对课时和教学量进行过实际测算?

6、考试评价凌驾于课程目标之上

由于受高考的影响,目前有一种倾向是重考试大纲、轻课程标准,按明日高考形势及思维路线组织今天的教学。因此,课程设计思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都主要集中在高考上,教学中一步到位的现象比比皆是。必修选修内容混乱出现,习题严重偏离正常轨道,超课时、超要求、超容量、赶进度成为一股力量强大的暗流。在这种形势下,新课程体系如何应对?

高中课改总结篇6

经过短期的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现在将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新课改需要有学习、有创新精神的音乐教师

要顺利推进课程改革,教师的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育主要是普及,要把基础打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如何把音乐表现的重点体现出来是个关键问题,今天孩子也变了,他们在网上接触到的大量新的音乐知识,在不少孩子真的是无师自通,进入信息社会、网络社会教师必须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学习新知识,要力求创新,没有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我们的课改很难顺利推进。

2.要吃透、理解课改精神,做好音乐教师转型工作

新的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舞台,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新课程给了教学很大的挖掘,不仅考验学生,对教师综合素质更是挑战。对音乐教师而言,音乐教师的职业行为和职业习惯要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这应促进了这种变化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也是课改的最大城绩。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学会积极认真审阅有关音乐教材、教参等资料,发挥集体智慧,集体备课,各模块相互交流本模块的教学思路,取长补短,对整个教学教材进行分析,针对学校生源的优势特点以及任课教师的个人专业特长,对每个章节的教学进行了补充和取舍,学会如何用教材为上好每一节课而努力。

3.各模块教师指导学生选课,落实学生课程选择权是课改中的全面实现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的具体体现。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以往传统单一学习内容分成现在的六个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鼓励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和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大胆选择其他适合于自己的专业特长来进行多方位的学习或单项深层学习,以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或个人专业发展,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所教模块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计划,让学生对各个学习模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在各个模块中进行权衡后做出自己最后的选择。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实现高中音乐课程目标。

4.解决好课程编排及模块教学场地是保证课改的必要前提。

音乐共分有六个模块,在教学上要分模块教学,在教学场地上为适应本次课改的要求,艺术课程实行统一开课,这要求学校在排课时应实行同时开课的编排,确保学生在同一时间之内能到各个模块学习,同时还要根据本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拥有教学场地来决定本校所要开设的学习模块。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井然有序。

5.采用学分制管理,进行多方位的评价方式确保考核的公平性。

学生成绩管理方面,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的做法,音乐3个必修学分。我们遵循学生的学习时间分布情况,高一全年开设音乐,一年修完必修学分,取得3必修学分,余下时间我们设置了学校的校本课程,针对我校现有教师的专业特长及学生个性的需要,我们开展的选修课程校本教程。

评价方面:采用了多方面评价方式来取得的,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在考勤方面我们规定凡是无故旷课达5节以上的学生不给学分,可以在下个学期重修再获取该模块学分,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活动情况、表演能力、创编能力、合作能力、音乐理解、特长发展、学生自评、互评等方面以及模块教师给学生学习考核的总评分,以上各个方面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换算后就得出该生的总成绩。从多个方面考核学生,主要全面考核学生的活动能力、接受知识能力和思想表现,让学生自行管理,使考核的透明度更高、更合理、更科学。虽然教师、学生的工作量会增加了许多,但是这样的做法充分体现了考核的公平性。

6.教学班授课对学生的考勤管理是课改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音乐教学的各个模块学习中,因为是从行政班转为教学班学习,各个学生来自各班范围较广,没有行政班的固定座位,故而授课中我们根据模块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座位固定化,并制作了以相关表格让学生填写姓名与学号。学生上课以对号入座的办法,这样即便于教师的考勤登记工作,又能让学生有定位感,避免了学生抢坐位置和不讲卫生现象的发生,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普通高中的。音乐教育中新课改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双赢的。实践证明:课程改革学生是认可的。首先,艺术课程的改革使大多数同学对自己倍感信心,他们不用为个人的五音不全而惧怕考核,也不用带着恐惧感来完成上课任务。其次,新课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选择性的发挥自己的才能,选择学习自己所喜好的模块,这样的学习方式比以前丰富多彩,比以前轻松多了,无论是知识学习的延续性还是心理的解脱都是一件愉悦而易于接受的事情。再者,新课程的实施使学生的个性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日后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亦是如此,我们当教师不必再为自己的专业所限而东奔西跑。但在改革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开始的工作是有总目标,但无具体先例,在教学管理,教学思维和预期效果等一系列的问题充满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费很多的时间来思考分析教材,以寻找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现我们已进入第三年的新课改实施工作,到目前为止,仍存在一些问题无法解决:

(1)教师分模块上课后有些模块教师极少或只有一人无法实现大面积的集中教师进行集体研讨同一课题的备课活动。

(2)各模块教学实行同一时间授课,不同模块的教师无法相互听课学习和进行现场交流,使教师们有一种单项模块教学发展的趋向。

(3)每年新生的课本数量未能提前预定而影响了正常开课教学工作。

(4)有些模块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样的学习环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高中课改总结篇7

我校新课程改革教学已经进行4年,也是江苏省新高考的4年,这4年辛酸过程令人回味。

化学新课程的结构化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第二层次:揭示有意义的联系,第三层次:揭示更本质的联系,第四层次:内容功能化,赋予这些知识功能——即为何要学习。对事物变化中更本质的联系是无止境的,需不断认识,不断探索。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经验和问题:

第一年:经验是新课程开设呈现了生动活泼多样,注重能力和方法,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是课时紧,知识系统“散乱”,深广度难把握,实验探究难实施。

第二年:经验是模块开设操作化,建立学科知识系统,认识化学学科本质,发展学生学科能力。问题是模块选择性不高,技术和实验模块开设得太少,必修与选修跨度大,学科困惑和问题增多,教学方式重新回归,因省学业水平测试,文科生《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不正规。

第三年:经验主要是高考复习层面,第一轮复习要依据教材,二轮综合课标、考纲和习题,必修选修实现整合。

第四年:全面总结第一轮实施经验,全面梳理核心知识内容的必修、选修和高考要求,准确把握不同课程模块功能定位,优化选修课和开课方式,合理制定本校高中三年整体教学计划,总结和整理前三年的教学资源。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一切的实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鼓励教师深入开展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是使化学新课程得以落实的主要保障。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 立足于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积极应对新课程改革

(1)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机会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在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在专业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教师还应注意使这桶水成为“源头活水”。学校每年都会拿出资金安排教师深造,近几年中,有两位化学教师参加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此外,全组教师都有多次参加省市级新课程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学习和深造使化学组全体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提高,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提升。

优秀教师的能力体现在以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智力为基础,学校给每位教师配了笔记本电脑,开设了电脑培训班和多媒体操作培训班。将计算机知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中学化学教学中,能够起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

(2)为教师研究新教材创设氛围

以往教材被认为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新课程理念中的教材则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是引起学生认识、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在新教材中,除了化学知识本身,增设了“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问题解决”、“整理与归纳”等栏目,这些栏目各有用途,都突出表现出使学生学会探究和分析科学问题的方法。教师如果完全忽视它们的存在,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去教学,那么新课程计划就失去了意义,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立足于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为了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提出通过设立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但是,任何一种事物由旧到新的变革,都将经历一段过程,教学也不例外。

(1)教师探究与学生探究相结合,此观点建立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备“探究课”的本身就是探究过程。我们深深觉得:对教师而言,一堂探究课的准备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最好的探究体验。另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化学组也经常为旧教具的改进和新教具的制作集体进行探究。

另一方面,在探究课堂中要建立师生共同探究的和谐气氛。新课程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不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关系,而是教师诱导,师生一起完成的关系。只有变“我讲你听,我教你学”为“我引导,你完成,你动手,我也动手”,课堂才会有生机,学生才会意气盎然。新课程中有许多崭新的东西是老师没接触过的,对于那些知识,在学生面前,老师并无多大优势。因此,教师要学会“退下来”,退到与学生一致的位置上去。以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去发现。

(2)理论探究与实验探究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所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还大大加强了,因为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但是,化学史实证明理论推导能力可以说是化学规律的发现和新物质合成的直接推动力。如何使二者完美地结合才是现代的化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多关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而不应该片面强调实验探究能力忽略理论推导能力。另外,在很多课中,我们可以把理论推导和实验探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效果更明显。

(3)自学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自学探究指通过自学、上网查资料等系列自觉行为形成探究的氛围。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前布置有梯度的内容,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确所研究内容的知识背景、研究目标以及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在读书本、读图、读网络的同时,感知问题、感悟知识,接受探究氛围的熏陶。学生在课前充分的自学准备,无疑像一针强心剂,既能打动学生心灵,又方便形成统一的课堂气氛,使学中有探,探中有学。

合作探究指学生间或师生间通过充分对话、答辩和争论形成探究的氛围。学生在自学探究基础上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即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多则班级全体参加,少则几个人,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充分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学术小成果。

(4)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

一方面,由于课内时间有限,课本知识局限,很多课堂学习的内容要延伸到课外 ,通过布置上网搜索、家庭小实验等作业促使学生在课外实施探究活动。

(5)“知识点探究”与“知识整合探究”相结合

在通常的新课教学中,比较重视的是就某种物质的性质、某个实验的现象进行探究。所以学生普遍认为中学化学零星、细碎、易懂、易学,但日久易忘、难掌握,上课时轻轻松松、明明白白,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这些都与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外延、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没有形成整体的化学知识结构有关。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同时还严重阻碍了高中化学学科整体育人功能的发挥。如何使看起来零星、细碎的知识变成有序化、网络化,整体化,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探究的内容。

作为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校本教材,早已被我校纳入教育改革的整体规划之中。我们化学学科经过慎重讨论,决定暂时先开设两门课程------化学实验设计和环保化学,自把它定为化学校本课程以后,我们正在积累资料,着手编写校本教材。

我们知道建立多元的评价结构体系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也在努力地尝试。比如:把演讲、交流贯穿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使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报告,动手实验,以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主要评价依然是单一的“量化评价”,没有建立“质化评价”体系。如何建立合理的符合化学学科特色的多元评价体系是我们要继续研究的内容。另外,我们也希望尽快把教师和学生从分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我们建立多元的评价结构体系起到指导作用,并使之能进一步促进握们的新课程教学。

3、教师课堂方面的转变

(1)、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

新教材迫使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从原来课堂上以教师为主,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以传播知识,改变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课本每一节都出现了很多像电脑一样的窗口,如:[知识支持]、[资料在线]、[方法索引]、[知识点击]、[化学前沿]、[历史回眸],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还要把握住教学目标和课时,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由于教材编写要求,每节课讲课前要给学生一定的看书时间,这样,学生听课前做到心中有数,非常好,这在我以前15年的教学实践中是很少有的。

以前,由于旧教材都是主要着重于从老师讲解的角度编写的,学生似乎只带了个耳朵来上课,自己讲课心理上一方面总怕内容讲不完,既便讲完了又担心学生是否掌握。从使用新教材开始,采取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总结的新型教学形式,学生学起来很有兴趣,很轻松。新教材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一节内容课本上应怎样引出并介绍知识,学生自己应该怎样总结知识点,掌握什么,怎样应用,老师要强调方法。整个过程老师是一个引导者,这样老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课堂上学生兴趣特浓厚、老师和同学融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这一节课上的比较成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比较好的理解了教材的设计思想。所以,使用新教材教学对老师驾驭教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在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

化学新课程目标中,科学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

的整合。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接受学习来获得,但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难以靠讲授灌输来形成。它们只能在具体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体验、内化而形成。因此,我们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过程的同时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2〉注重选择涉及变化过程的练习;〈3〉注重实验教学中的过程教学。

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是现代教学论的基本主张。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会人怎样学习;“

4、教师必须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教师备课应对知识结构的适当调整;合理开发课程资源,要了解每个模块的编写思路,明确重点知识的化学内涵,揭示化学核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其次,能够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实际收集教学资源,对单元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包括改进试验,增加新的化学学习教材,更好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发展需要。

5、加强教师间的合作

新课程体系得实施,对新老教师都是一次全面的挑战。面临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思维体系,合作就显的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采取了以备课组集体备课,合力攻关。大家围绕着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对教材内容的调整、删除教科书中某些不适应学生的知识内容,并适当增加新的化学学习素材;构造知识体系等展开讨论,研究教学方法。有些内容大家分头上网找或查阅资料,资源共享,实现了快速自我培训和提高。然后各自又按各自的教学风格,精心教学。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进者。我们规定,每学期每位老师都必须上一节研讨课。通过说课和评课,找出优点和不足,对上课和听课老师的教学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和提高。另外,要求每位老师每节课都要写出教学反思,把每节课的亮点和注意点都及时进行总结;年轻老师和老教师相互听课,相互促进,汲取各自之长,通过教师间的这些相互合作,使新课程得以顺利推广。

另外要以科研课题促进新课程实验研究。新课程实验的主战场在学校,在课堂。我们采取备课组集体备课,各抒己见,共同研讨,合力攻关的办法,效果较好。我们要求,每次备课要有一位教师作专题发言,其他教师再围绕该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对教材内容的调整、适当增加新的化学学习素材、构造知识体系等展开讨论研究,确定教学方法。方法确定以后,教学上需要的资料由大家分头上网查找或查阅文献资料,实现资源共享,然后各自又按各自的教学风格,精心教学。教师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进者,还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培训和提高。另外,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把每节课的亮点、不足之处和实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都及时进行总结,年轻教师和老教师相互听课,相互促进,汲取各自之长,共同提高。

在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逐步转向尊重和赞赏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经过四年的实践,我校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上基本都能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特别对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教师在课内外都能给予鼓励和关怀,能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以及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或他们所付出的努力。

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开始重视帮助和引导

经过四年的实践,我校化学教师逐渐明确,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检视和

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特长。教的本质在于引导,而且引导应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也是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③在教学问题上,教师慢慢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

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教师逐步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慢慢形成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在教学前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在教学后进行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的职业水平也不断地得到提高。

④教师之间的合作性逐步加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

实施新课程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在四年的实践中,教师都体会到相互配合、齐心协力、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同校或校与校之间教师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团结互助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加强。

(2)在新课程实验中,教师的教学与教研水平得到提高

四、存在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1、化学实验问题

回顾四年新课程实验,感到在发挥好实验的教育功能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新教材里面有个别实验还未能做成功,特别是如何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如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还有待于今后努力探索提高。

2、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提供的图表、图例和栏目的问题

新课标教材编排非常新颖,教材图文并茂,并附有[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学与问]、[实践活动]等栏目。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图例和栏目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体现出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个问题才刚刚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重视,也是有待于继续深入探索提高。

3、对教材的编写意图与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问题

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普遍感到,教材的编写似乎蜻蜓点水,一节课或一章书涉及的知识点多,但是内容却很简单,让人无所适从。讲少了怕学生有疑问,讲多了又怕超课时讲不完。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新教材的设计思想以及整个高中新教材体系、必修与选修的关系还未能深入地了解。存在一个逐步了解、熟悉的过程,如果教师能连续教完一个循环,这个过程可以缩短。

4、今后的努力方向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不深不透引起的。因此,今后我们还是要继续加强新课程的理论学习,加强对高中新教材体系的学习,结合今年新高考的命题,深入理解新课程的改革目标和教学理念,进一步明确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努力解决好实验过程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今后,还要进一步地强调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新教材是在新课标、新课程理念下编写的,如果我们能深入地理解它,如:了解每个模块的编写思路,明确重点知识的化学内涵,揭示化学核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知识结构作适当调整;合理开发课程资源,适当增加新的化学学习素材,使之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发展需要。这样,我们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困惑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1. 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4.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当然,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也存在很多困惑,比如:

1.相关课改配套改革不到位。如现有的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不适应课改的实际,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关系尚不明朗。新高考方案迟迟不出台,老是变化,到高考完才知道,是新课改中教师最困惑的问题。

2.教材内容多、要求与课时不够的矛盾。教材内容多、教参和教辅良莠不齐,有些练习题偏难偏深,课标、教材、教参、教辅标高不一,有的教辅资料质量低劣,使师生无所适从。内容和课后练习不配套。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到。建议教材编写的专家们,继续在这些方面下一些功夫,编写出更多更好的配套学习材料,以适应各地区各学校教学的需要。

3.课本中有些内容讲得太肤浅。由于减负,所以就把课本减得薄了又薄,认为这样就会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课本一减再减,但高考怎样测评,把握不住。化学必修两本书,一年时间基本把原来三年的内容都涉及到了,面面具到,实际很多内容都讲不透。如物质的量这一章,原教材安排大约十几课时,现在只给三课时,但内容基本不变。阿伏加德罗定律,正文没有,在资料在线中又出现了。

4.活动探究。这种形式非常好,但是有些探究有问题,有些探究,学生实际能力达不到,如氧化还原反应讲完,接着[活动、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让学生探究Fe—Fe2+—Fe3+转化,而学生以前没有学过Fe的性质,所以预测不出,假设不出。以致大部分学生探究实验就像抓中药,试管中什么试剂都加;探究实验实际操作条件要求很高,很难达到。

5.课时感觉时间非常紧张。按照教材安排,内容中[观察思考],[活动探究],[迁移应用],[身边化学]都应该用起来,效果也很好。但是,如果全部应用起来,课程内容就讲不完。如第4章元素与材料世界一节:”观察思考金属铝的还原性——铝热反应实验。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进行一下演示,时间是够用了,但若让学生参与这一实验过程,并进行讨论,时间就不够用了。不知教材编写专家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是否对课时和教学量进行过实际测算?

6、考试评价凌驾于课程目标之上

由于受高考的影响,目前有一种倾向是重考试大纲、轻课程标准,按明日高考形势及思维路线组织今天的教学。因此,课程设计思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都主要集中在高考上,教学中一步到位的现象比比皆是。必修选修内容混乱出现,习题严重偏离正常轨道,超课时、超要求、超容量、赶进度成为一股力量强大的暗流。在这种形势下,新课程体系如何应对?

高中课改总结篇8

一、培训实施的基本情况

(一)加强领导,建构培训组织实施的保障机制。

我市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慎重确定了项目单位,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职成教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长任组长,教育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职成教股、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站及各高中负责人为成员,切实保障了培训的组织实施。

(二)积极主动,全力开展有关管理工作。

为了积极抓好项目培训前、中、后期各项工作,我市积极主动地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

1、及时出台了《汉川市暑期普通高中课改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实施方案》,认真挑选项目单位,确定各班培训人数、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本次培训项目单位为汉川一中、二中、三中、四中、汉川高中、实验高中,培训对象语文63人、数学57人、英语56人、物理40人、化学41人、生物21人、政治16人、历史18人、地理14人、信息技术9人、通用技术6人、综合活动4人、音乐10人、体育13人、美术9人。

2、分别召开相关人员会议,我们分别组织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工作专班会议,确定了各项目学校领导蹲点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各项目单位分别召开了各培训工作专班会议,布置工作,强调责任,解决问题。

3、充分作好技术设备后勤保障。7月15-17日,工作专班分别到各项目单位检查了收视设备、教室学习场地等准备情况,及时派技术人员到培训点帮助检修设备,确保各培训点的正常接收。7月19日前,各项目单位作好了充分准备,都能通过网络下载培训资源,保障了培训的顺利开展。7月21日开始之时,项目领导小组严局长带头,职成教育股组织专班到培训点巡查,督促各培训点按时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各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督学,参与研讨,收到较好效果。如:汉川一中刘其林主任、汪四坤副主任、汉川二中副校长雷亨亮、张广洲、工会主席陈艳平、教务主任尹汉桥、综合高中副校长何正金等。

(三)注重实效,确保培训各项管理到位。

加强过程管理,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环节,为使管理到位,我市以培训制度为制约手段,以网上信息交流平台为引导,管理学员学习,同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是加强制度管理。项目管理办公室制定了《远程培训班级管理办法》,建立班级管理的各项制度,明确班级管理员(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工作职责,对具体工作进行了细化分工。严格签到考勤,实行考勤汇报、通报制,每次集中在线学习之后,通报学员出勤情况。

其次是加强沟通引导。项目管理办公室向学员公布了班级管理员手机、电子邮箱等有关信息,指导学员向网络交流平台发送信息,方便学员及时、快捷地反映问题,促进沟通交流。

最后是健全档案。在档案管理方面,我们要求各培训点,及时收集整理培训材料,如文件、通知、计划、总结,学员信息,发言稿、考勤记录、照片、简报、学员心得、论文等分类归档。同时,我们各培训点建立好电子档案,方便管理。

二、培训成绩与效果

首次普通高中课改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工作在我市取得了一定成绩,不仅使我市在教师远程培训组织和管理上积累了经验,为今后在我市开展更大规模的远程教师培训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本次参与培训的单位和教师收获较丰,教师们对高中课改有了较深的认识。参训教师一致认为,这次培训是及时有效的。

一是更新了观念。短短10天培训,给了广大教师全新的思想空间,他们在网上向专家提问,在课余与同仁交流,利用完成作业的机会思考自己平时教学的得失和课改的前景,思想观念有了革命性的飞跃。

二是开阔了视野。这次培训不仅让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升华,更通过网络让教师们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教学片段的实录视频,让教师近距离的体验到一些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他们看完后的讨论交流,让整个培训活动变成一个合作、探究的大课堂。

三是解决教学中的困惑。讲座的专家都是深入教学或来自一线教师,案例分析贴近教学实际,分析切中时弊,指导得法,有实际的指导作用,解决平时教学实践中的苦恼与困惑。

三、工作体会与建议

这次远程培训,规模大、节奏快、成本低、质量高,对于创新培训形式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我们认为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加强如下几方面工作:

1、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是保障

教师远程培训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集中培训,不是将教师集中到培训机构进行学习,而是组织学员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学习,这对培训管理提出挑战,如果不能进行到位的管理,就难以保证学员学习的真正实现,要进一步探索过程管理的有效机制,加强过程性管理,有效的制约和激励学员学习。

2、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是基础。

培训内容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首要因素,只有做到远程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符合学员的学习要求,富有针对性。适应性,才能真正调动起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够自觉转轨为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行为。本次远程培训从内容到形式结合了新时期教学工作的实际,针对了新课改的新情况,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富有理论指导性和一定的现实针对性,这是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

3、建立系统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是保障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

远程培训不是被动的听听评评,而应该有管理学员学习的全部过程的科学考核评估体系,要对学员学习时间和交流情况、思考习题和作业成绩全面进行评价考核,要求学员网上学习必须达到一定的时间,应要求学员每个学习模块都要提交学习交流的文章,并积极评论其他学员的文章,为了检验学习效果,每个学习模块要完成相应作业和思考题。培训结束根据各项成绩评定培训效果,确保培训质量。

高中课改总结篇9

高中课改对我们永和中学这样的一所三级达标校来说当然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但也是一次很好的机遇。以往的教学方式多为"注入式",我们的生源本来就很差,所以师生双方都疲惫不堪,教学效果自然也不理想。去年9月,高中课改的到来,我很兴奋,但课改后的课怎么上又没有课改经验,大家都不知如何把握,但我还是面对现实认真对待。高中课改进行一年多了,现回顾过去一学年来的新课程教学,感觉工作很忙,也学到了很多,但由于是课改第一年,总觉得困难很多,矛盾也很突出,下面谈一谈实施高中课改一年来的体会。

一,认真对待高中课改,教学绩效明显提升

我始终认为物理教师不应该只是只会教物理课本上知识的教书匠,我们的学生更不能是只会考试的不会做事的书生。以往的教学方式是过去的高考模式给逼的,社会压力逼着我们与一级达标校看齐,学生基础差只得加班加点,同样的问题在我们学校就得讲上好几遍。那些无法到一级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学习基础差,表现差的双差生,要让他们能在学校"呆得住""学得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课改后,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是多样化的,注重学生参与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根据我们的学生特点开设了风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虽然很多学生的物理卷面成绩是不理想的,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煅炼,综合实践能力是不错的。我认为晋江市全面推进普及高中教育,我们的工作功不可没。

二,高中课改呼唤工作方法创新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时常把《高中新课程标准》带在身边,不断地学习钻研,使我对新课程理念有了较深的理解。高中课改呼唤工作方法创新,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钻研工作方法,大胆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化解学习难点。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一年级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要求我们老师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即: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另外就是加强直观教学,确保学生听懂,能学。因此我研究了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

2,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

为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我经常钻研如何降低"台阶",去年一年来都是这样过来的,这种做法很有效。

对于文科班的学生,我对学生的考查也不再是以单一的物理试卷来考学生,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说实话有些学生实在是"不适合"学习物理学,但他的文学才能是不可忽视的,于是我对他们的`考查又改为写物理小论文,如:今年文科物理第二章《磁及磁的应用》的单元测试就改成写一编主题为"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的小论文,利用国庆放假时间好好写作,争取假后返校参加评比,结果全班同学欢呼雀跃。

3,平时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建模"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高中课改后文理科的界线渐渐淡化,所以我就注意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的建立,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就是选择文科的学生也是很有意义的。

4,加强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加强学习过程性评价管理,做好课堂上的优良表现记录和不良表现记录我在课堂上依据课堂参与情况直接以"加分奖赏"形式要求物理科代表在每堂物理课上及时记录同学的参与情况,过程性评价记录是期末物理科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每月定时统计并公布学生作业上交情况,出勤,课堂参与情况,学生心服中服。在上学期举办的"高一优秀物理作业展"深受学生喜爱,也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于优秀作业进行评比展览,发给奖状,及时给予鼓励,不但对优秀作业的同学是一个促进,对其它学生作业规范化又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能自主钻研教材中的知识,课堂教学中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另外,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过去的一年来,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做法是从指导阅读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语句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从第一章开始就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单元总结,并逐份批改,提出建议,选出好的全班展览,同时教师提供一份总结以作示范。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点,良好的习惯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5,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营造探究氛围。

过去的一年来,我共开设小发明,小制作,科普小报,摄影,摄像,太空科技,风筝制作,家电常识等科技讲座8场,通过这些讲座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是很有效的,学生不但开扩了知识面,而且表现出爱上物理课,就是文科生也很喜欢物理课。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实验的设计,并及时做一些随堂实验,也布置一些课外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回家做,有成果的交上来也给他们"学习过程学分奖励"。当然学科竞赛也是好办法,去年的高一年段共开设了物理知识竞赛,物理实验设计竞赛,物理实验操作竞赛等三次学科竞赛,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我想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

新能力,才是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6,加强校本教研,努力以合理的学习过程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带动物理组申报了《新课程理念引领的物理实验教学评价》的校本教研课题,从开题,学生调查,课堂跟踪,我花了大量时间在该课题的研究。经过一学年的研究,现已结题,合理的学习过程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今年5月份,我组织了学生参加了晋江市创新大赛,结果是高一7班(平行班)的学生的颜志伟,林文杏,庄嘉源,高一5班的吴亲溪获奖。用新课程理念引领学生课堂评价,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我想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总之,我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觉得过去一年来的高中课改工作很累但也有价值。

三,教学中发现矛盾突出,怎么应对

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教学课时,教学条件,教学绩效,教学对象(学生)等诸多因素之间的矛盾很突出,如何应对这些矛盾,我看又是我们往后新课程教学教研的重点了。

1,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①,教学内容多需要时间

②,高中课目多,造成科目排课量不足;

③,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等活动开展需要时间

④,物理学科内容增多了,按以往教法教不完。

⑤,各章节知识内容在衔接需要时间

⑥,另外,物理学科模块化也使得时间上缺乏灵活性

2,教学条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①,许多知识实际上需发教师因材施教,课改呼唤小班化教学,辅优扶差的要求特别高,但目前我们的教学条件是无法做到的。

②,另外,物理科教学条件还表现在多媒体数字实验系统的使用,如:中国山东"朗威"数字实验系统,美国PASCO数字实验系统等都是很好的物理科教与学的好助手,但一套要1万5———2万元左右,一个实验室就要六七十万元。就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大部分学校都是很难做到。

3,教学绩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以往教学方法讲究"范例———练习",现在讲究"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以往的教学绩效以一张试卷成绩论英雄,平时讲究稳扎稳打,现在讲究螺旋体系,现在教学内容多了,选择性大了。那么我们的教学绩效如何得到合理的评价

推荐访问:课改 高中 高中课改总结怎么写 高中课改总结与反思 高中课改总结报告范文 高中课改心得 高中课改方案 高中课堂改革总结 高中课改计划 高中课改内容 高中生课改 高中课堂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