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读后感] 大庆吧

《大庆》读后感   在这个寒假里,除了在家躲避疫情,更是要趁假期好好“充电”,在每日的学习强国中发现了读电子书这一栏目,喜出望外,在其中找到《大庆》一文,读之后与大家分享心得。

  大庆市以石油起家,它的发展集中在近40年到50年,尽管如此,它真正的历史还要追溯到距今约1万-12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商周至汉魏时期,大庆是夫余民族的主要活动地区;东晋时东大余的部分遗民来到现在的江平原北部,建立达末娄政权,现在的大庆地区处于达末娄政权的中心地带;8世纪初,达末娄被室韦及黑水靺鞨吞并,唐朝在室韦地域设置室韦都督府。可以说从商周到唐代,大庆地区一直是少数民族政权的活动地域。

  北方是游牧民族的天下,广袤的草原养育了豪迈率直的北方人,结实的马背驮着勇敢无畏的北方人驰骋天下,古往今来,有铁血铮铮的完颜阿骨打,有骁勇多智的海兰察,有无私奉献的王进喜。草原赋予了这片土地生命,地下“黄金”——石油又给予这片土地新生。

  在国家成立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又存在着石油大量缺口的大背景下,邓小平做出战略性指引,将石油探索的方向转向东北。当时面临着巨大阻力,因为美国和日本的地质学家也对这里做过调查,断定这里没有石油,中国“贫油”的帽子似乎已被戴死,中国人,不放弃,多次探查多次考究,发现和证实了沥青和油页岩等大量矿苗。地质综合研究队奔赴松辽盆地,通过对松辽盆地地质资料的进一步收集,对各项综合资料的汇编研究,终于证实:松辽盆地是个石油地质条件优越的盆地,有良好的含油前景,特别是白垩纪松花江系地层生油和储油的条件良好。这不仅为大庆油田的发现埋下伏笔,也为当时新中国处干困境中的石油事业带来了一丝曙光。

  石油大会战由此展开。1960年1月石油工业部提出进一步加快松原油田的开发,2月向党中央提出报告,党中央作出批示,同年4月,大庆油田已聚集来自祖国五湖四海的4万人。面对一片荒野,4万会战大军不仅面临着无房居住、缺少运输工具的困难,还面临着严峻的白然挑战。一时间,人员和资金不足、设备材料短缺、生产设备不配套、技术落后等等问题蜂拥而上,4万会战大军的生活都难以保障。可是,这哪里能打倒克服千难万阻实现民族统一的中国人,石油工人运用他们的智慧盖起“干打垒”,创造“长烟道”、“热风吹”、“平顶盘管加热炉”,研究出“汽车轮胎穿铁鞋”,他们就用这些平实质朴的土法子,用最低的成本盖起过冬的房屋,铺设耐寒的石油管道,发明能在泥路行走的汽车。石油会战热火朝天,石油工人同心共进,石油大会战从1960年开始,到1963年结束。

  在这期间,涌现出像铁人王进喜一样的英雄人物,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发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并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追条件也要上” 的革命精神,攻克了生产、生活上的难关,完成中国史无前例的大油田早期开发任务。

  从此,以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为代表的大庆精神与铁人精神激励了代代大庆人,激励了代代石油工人,激励了代代中国人。

  现在的大庆依然传承着大庆精神与铁人精神,在大庆有以铁人命名的学校,有以铁人命名的时代广场,大庆人把这种精神贯彻到生产生活中,贯彻到学习做人中,并且将把精神延续,星星之火永不熄灭。

推荐访问:大庆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