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高中的时候,当时学习压力大,时间比较紧张,而且急于最后结局,一目十行,算是第一次读完了这本书,上了大学之后迫不及待的读完了第二遍。最近受疫情影响,在家多日,重新看了一遍这套书。

  这本书的作者明月当年是一个非专业研究历史的公务员,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这部《明朝那些事儿》更加的平民化。有人说,历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话,因为历史是严肃的,这话没错,该书作者也说:“不是历史幽默,而是我幽默。”所以,那些不幽默的历史书都是给那些专业人士看的学术论文,而不是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它就应该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说着大白话的历史书。从幽默之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波澜和当时战场的刀光剑影。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王朝政权,很多人会因为明朝的灭亡而惋惜(感觉痛心疾首,古代汉人的发型,服饰,礼仪文化等被清朝改变),接着就把这种惋惜化作对清朝的偏见,其实没有必要,清朝统治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并非坏事,首先留给近代中国无与伦比的国土面积,这是历史上以前极少出现的盛况,再则中国人口由明末几千万人迅速增到了清末四亿人口,这是社会安定的表现。

  大明王朝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无数有正义感、体恤百姓、热爱国家的人,对这些人,作者也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传播了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这里,爱国就不再是吹出来的,而是用无数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无数人不畏权贵在监牢中含冤而死,无数人清正廉洁为百姓办事自己却家徒四壁,无数人怒吼着战死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这不是轻飘飘的领导演讲稿上的空话,这是装在人们心中的沉甸甸的信念,当百姓的利益受到侵害,国门被他人攻打,他们没有抗议,没有洋洋洒洒写出文章,没有腆着肚子说官话。他们手握自己的生命,将爱国装在心中,奔向最需要他们的战场。历史证明,只有真正爱国的人,才会被人们铭记,才会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推荐访问:明朝 读后感 事儿